
"啪!"篮球砸在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,文林学校的体育馆里,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姑娘像阵风似的从两个高个子男生中间钻过去。"传这边!"她扯着嗓子喊,接球后一个漂亮的三步上篮,场边顿时炸开了锅。这可不是什么职业比赛,而是渭城区第四届中小学生篮球联赛U12组的现场,这群平均身高还不到一米六的小家伙,愣是把比赛打出了NBA的架势。
七月的咸阳热得能煎鸡蛋,可挡不住这群篮球小将的劲头。从6月24日开赛到现在,全区26所学校派出的43支队伍,520个娃娃兵在三个赛场轮番厮杀。你瞅瞅那个穿红色7号球衣的小胖子,运球时脸上的肉都在抖,可人家愣是能用肚皮顶开防守队员。再看那边戴眼镜的瘦高个,三分线外抬手就投,球划出的弧线比数学老师画的圆还标准。场边的教练员急得直跺脚:"防守要像粘糖稀,贴住别撒手!"这话把替补席上的孩子们逗得前仰后合。
要说这届联赛最绝的,是组委会把U12组和U15组的比赛分开安排。7月1号刚开打的小学生组就像刚出笼的小老虎,虽然技术动作还带着稚气,可那股子拼劲儿能把地板踩出火星子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摔得膝盖都破皮了,硬是咬着牙完成快攻才下场包扎,场边家长举着手机的手都在抖。裁判员老张干了二十年篮球裁判,边擦汗边感慨:"这些娃打起球来,比我们年轻时还虎!"
展开剩余72%赛场边的故事比场上还精彩。东风路小学的啦啦队不知从哪弄来拨浪鼓,每次进球就摇得震天响;彩虹中学的体育老师带着学生搞起了现场直播,手机支架上还绑着个小电扇。最逗的是有个小球员的奶奶,戴着老花镜坐在记分牌旁边,每次孙子得分就掏出口袋里的核桃往桌上砸一颗,说是要给孙子"砸"出好运。
联赛打到第七天,已经诞生了不少传奇。民生路学校的"三剑客"组合场场得分破百,三个小不点配合起来像共用同一个大脑;渭阳中学的守门员出身的守门员改打篮球,抢篮板时总习惯性跳起来用拳头击球,把教练急得直喊"这不是扑点球!"。有个场次打到加时赛,最后十秒双方还打平,结果一个小球员情急之下把球投进了自家篮筐,愣了两秒突然哇的哭出来,对手球队的孩子们反倒跑去安慰他。
这些天体育馆里永远飘着三种味道:橡胶鞋底摩擦地板的焦糊味、跌打药水的刺鼻味,还有场边家长带来的肉夹馍香味。有个卖冰棍的大爷摸准了规律,每天下午准时在场馆外卖老冰棍,小球员们排队买冰棍时还在比划刚才的战术。文林学校门口修自行车的老王头最近生意特别好,天天有孩子骑着歪把子的自行车来比赛,车筐里还塞着没写完的暑假作业。
要说最让人揪心的,是那些场上的"小大人"。明明自己才四年级,下场休息时却知道给队友递毛巾送水,有个队长每次暂停都蹲在地上用树枝画战术,那认真劲儿活像个小诸葛。金旭学校的教练偷偷抹眼泪,说他带的这群孩子,训练时被骂得再狠都没哭过,昨天输球后却在更衣室抱头痛哭,哭完又集体加练到天黑。
联赛的火爆程度超出所有人预料。原本准备的观众席根本不够坐,好多家长自带小马扎坐在过道里。有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连着看了三天比赛,最后给组委会捐了二十套定制队服。最绝的是区里卖体育用品的店铺,最近篮球销量翻了三倍,老板乐得见牙不见眼:"这些天来买球的孩子,开口就是'要联赛同款'。"
随着赛程推进,各校的"秘密武器"也陆续亮相。有的学校请来体校毕业生当外援,有的学校在球鞋上做文章——鞋底贴满五彩贴纸跑起来像踩着风火轮。最让人叫绝的是联盟小学的"声波战术",他们根据研究发现这个年龄段孩子对特定频率哨声敏感,于是教练专门定制了超声波哨子。结果首战就闹了笑话,哨声一响对方球员没反应,倒把场边一条流浪狗吓得窜出去二里地。
现在走在渭城区的街头巷尾,到处都能听到篮球拍打的声音。便利店门口的空饮料箱成了临时篮筐,放学路上的书包堆起来就是防守人墙。连区政府的保安大叔都学会了胯下运球,说是要跟来办事的小球迷过两招。教育局的王科长手机里存满了比赛视频,开会时总忍不住跟同事显摆:"瞧见没,这个转身比我儿子转陀螺还利索!"
再过三天U15组的比赛就要开打,初中生们的备战更透着股狠劲儿。有人看见咸阳铁中的球员凌晨五点就在操场跑圈,月光下运球的剪影像快进的皮影戏。渭城中学的体育组组长老李头放出话来,说要让大伙见识见识什么叫"教科书式进攻",结果被其他学校的老师怼:"你们那套早被娃们改成漫画版了!"
这场持续半个夏天的篮球盛宴,早超出了普通比赛的范畴。你看那些小球员晒得黝黑的胳膊,结痂的膝盖,还有笑起来缺了门牙却格外明亮的眼睛——这哪是在打球啊,分明是把整个童年都泡在了汗水与欢笑声里。当某个夕阳西下的傍晚,终场哨声响起时,无论捧杯的还是惜败的,他们带走的都是同样滚烫的回忆。就像场边那个总爱啃着冰棍看比赛的白发爷爷说的:"这些娃娃打球的模样,可比我们当年弹玻璃珠带劲多了!"
本报(台/网)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发布于:广东省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